十年多以前,大陸某一網路科技公司創辦人造訪台灣時,曾說過:「對台灣的第一印象是,一群年紀老大不小的人在談創新…」十幾年下來,最後台灣的發展大致為:維持以代工為主的商業模式,後PC時代一籌莫展、數位經濟時代幾乎繳了白卷、薪資全面停滯、年輕人也陷入低薪的困境。



反觀大陸,百度、阿里巴巴、騰訊等三大重量級科技公司,它們的創辦人李彥宏、馬雲、馬化騰分別在入口網路、電子商務及行動支付,社群網站與遊戲等領域各闖出一片天堂,並在網路上引領風潮,相形之下台灣真是汗顏。

另一方面,美國蘋果公司剛上任的中國區執行長42歲,IBM台灣地區的總經理也才45歲。由此可知在創新、創業及數位經濟時代,年輕人才是引領社會、經濟思潮的主流,也是經濟成長的重要驅動力。

為何邁入新經濟,數位經濟時代,年輕人才是經濟、社會及政治的主要驅動力?

首先,就Uber、Airbnb、Netflix等數位經濟時代的獨角獸而言,它們在共享經濟、影音串流上的突破,都是破壞式的創新。破壞式的創新和過去技術、經驗的連結不大,加上年輕人對網際網路、行動通訊等技術得心應手,對社群網路的了解也多,才能主導新一波的創新。其次,年青人有熱情,有衝勁不怕失敗,這也是創新創業的必備條件。反之,中老年人顧慮多,行動力受到制約,加上過去成功的經驗,忘不掉光榮的歷史,也無法進行大破大立的突破,以代工為例,台灣企業界以填滿產能為主要思考,只敢挪出少數資源創新,害怕失敗。而第一代創業成功者,也有過去團隊的包袱,欲大幅改革,也有實際上的困難。

再者,隨著土地、勞動力成本的上升,欲尋得大規模土地進行製造的機會減少,未來研發、人才密集,不須太多土地,高附加價值的創新創業成為主流,對於這一代高教育水準的年輕人,有知識及科技的肥沃土壤,加上全球金融風暴後,實質投資少,高階就業機會有限,年輕人創業蔚為風潮,引領風騷。

此外,全球金融海嘯後,全球進入M型社會,貨幣寬鬆帶動股市、房市泡沫,反之實質面就業機會增加有限,在高房價,低所得的嚴峻情勢下,年輕人的挫折感、相對剝奪感增加,爭取社會發言權,參政權的呼聲大為提高,也造就了法國的年輕總統馬克宏,奧地利、希臘三十來歲的年輕總理。雖然年輕人參與政治、經濟改革不必然成功,但給他們足夠的參與權,可以降低其挫折感,即使失敗,但曾經參與不會留下遺憾,減少被剝奪感,促進社會的和諧。

對台灣而言,年輕人有創新想法,有參政權,可以減少藍綠壁壘分明的對抗,社會上有同儕為年輕人發聲,為其爭取福利,降低被剝奪感。在經濟上,年輕人熟悉數位工具、社群網路,透過創新試驗,先行先試及創新創業,有助於其擺脫22K的困境。當然,年輕人容易衝撞體制,但相對經歷較少,故也應尊重中老年人的智慧、經驗,以減少犯錯的機率,同時,中老年人過去一步一腳印的努力也值得借鏡。畢竟除了創新、創意之外,腳踏實地、不怕吃苦,從失敗中擷取更多的經驗,更多的智慧,才是成功的保證,想要一步登天的機會相對微乎其微。

展望未來,政府及企業界可以提供更好的舞台,讓年輕人發光發熱,就政治和社會而言,給予年輕人更多參政權,更多社會經驗,有機會為年輕族群發聲,爭取平等待遇,此時,設置平台,透過平台了解他們的心聲,降低挫折感。就經濟而言,透過創投基金、天使基金等,提供資金協助其創業,以及新技術、商業模式的先行先試機會。同時,政府可以考慮成立基金,媒合就業,協助創業,並透過社會住宅的提供,減少其疏離感。而產業界除了內部創業(spin-in)或協助衍生公司(spin-off)的成立,使內部的年輕員工有創新、創業的機會,有更多揮灑的空間及舞台,提高其成就感之外,有了利潤也應為年輕人加薪,使他們得以擺脫22K的窘境。

綜言之,大環境的發展,對年輕人不利,不管在工作機會、薪資水準,乃至房價的飆漲,也使其相對剝奪感大增,致反政府、反政策,社會也因此分化、對立,政策推動受阻。因此,讓年輕人在政治、社會、經濟上有嶄露頭角的機會,台灣才有轉骨、向前走的契機。否則,年輕人充滿怨懟之心,對社會疏離,政策推動不易,台灣經濟也走不遠。

(工商時報)



博客來書局博客來書店
47EF131C9E0F1462
arrow
arrow

    cathyl8x3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